首页 至高神祗之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易经力学的三大基本理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至高神祗之路 作者:魏竹

易经力学的三大基本理论

<!--go-->

易经力学的三大基本理论(转载)

要正确理解相对论理论,必须学习易学,因为奇点物质就是易学的经络位物质,也就是气物质!看了下面的文章以后,大家就会对相对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因为据相对论理论,我们得出了宇宙物质起源于奇点物质的理论,在易学里有“气生、无生有”理论,二者是一致的。

三大易学基本理论就是气神理论、经络位理论和阳五行理论,其中阳五行理论包括阳、五行、天干、地支、甲子、八卦六个理论。它们是形成所有的易学理论的基础,所有的易学知识都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了解了这三大理论就能够很容易地了解其它的易学知识。

一、气神理论和六道轮回理论

气神理论是易学的基础理论,易学的所有知识都是在气神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学将物质分为、气、神三类,分别对应于炁学的炁粒、炁流、炁体三炁物质。又名气、有、形、象、器、质、万物,气又名行气、五行气、五行、五气、炁、风、火,就是水、木、火、土、金这五种物质,神又名元气、道、易、无极、真气、正气、内气,神和气又合称为六气,也简称为气。六气物质就是虚物炁体,又叫做虚、无、无有、风水。

气神三物都是气物质的产物,是气物质的不同的存在形态。易学的气神理论指出:“气生,生气,生神。聚津成,炼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无生有,有归无。万物生于无有。道生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生万物: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事万物”,这些理论又叫做“六道轮回”理论,是关于六道物质(道、一、二、三、万物、行气,即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能量)的起源和演化规律的学问,其实就是炁学的三炁演化规律的学问:炁体(道、易)→炁子(一、太极、冲气)→量子(二、阳两仪)→原子(三、八卦)→分子(万物,六十四卦),炁子到分子是组成实物的物质,都会产生炁流─—能量(引力能和斥力能,阳二气),四象为离子物质(例如:na+、h4+、oh-四类离子)。古人以气为手段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进行了气学分类,形成了易学。易学以阳二气阐述一切的科学方法-论,同现学以引力和斥力(吸引与排斥、收缩与膨胀、矛盾)阐述一切的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

易学阐明了气神三物相互转化的机理和条件等问题。神又名无极,是无极限的意思。神充满了整个宇宙空间,意味着神无限多,太空无限大。无限的东西只可能是天然存在的,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这是易学所隐含的宇宙规模和宇宙起源理论。神形成经络位系统,由经络位理论和风水理论阐述。

气是易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气就是阳二气和五行气,也就是能量流,是神的流动形态和现象。生气,气(行气)是体物质(气)吞吐神物质(元气)形成的神的流动现象,另外,体瓦解时,物质就变成了气物质。我们已经证实,任何物体都会不停地产生引力能和斥力能(辐能)。引力能就是气,斥力能就是阳气,阳反映了力的方向。五行气就是水、木、火、土、金这五种物质形态,反映了力的大小。神是气的源泉,故有元气之称。六气物质形成了经络位系统,气总是沿着经络通道流动和传播的,其传播过程遵循能级简并定律,用易学的话说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类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等理论。起决定作用的气叫做用神,是主要矛盾,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用神是易学的重要概念。易学经常把气现象人格化、拟人化,用人格化的语言代表气现象,这是易学的语言风格,形成了神煞和鬼神理论,在易卜书里随处可见。神为阳气的代号,鬼煞为气的代号。

气分阳二气,又分为五行气,加上静止不动的气(元气,神)合为六气。阳五行之气共为十气,加上元气的两种状态(大气之气和经络元气,即自由之气和极化之气),共十二气。这就是易经力学设置十干和十二支的物理学本义。十二气是纯气的全部种类。为实物属阳,气为虚物属,阳合一成为有生命力的新的体。

为什么天干有十而地支有十二?在易学里有天干和地支两个重要理论。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即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为什么是天干有十个,地支有十二个,而不是其它的呢?我们知道,在宇宙空间里充满了虚物炁体(奇点物质、非质点物质),里面流动着来自各个星球和星球上的各种物体(非生物和生物)产生的能量——炁流。我们把能量流分为引力能和斥力能二类,在易学里叫做阳二气;又分为水、木、火、土、金五行气,就是场能、波动能、热能、光能、线能(量子流)五类能量现象,它们是炁体的稳流、球面流、紊流、线柱流、粒流五类炁流形态。易学就是关于气的学问,也就是关于阳五行的学问。气来源于,即“气生,生气”。气分布在“经络位”里,经络位是由气形成的物质系统。神就是静止的虚物,行气就是流动的虚物,也就是能量,又名力,就是炁流。“生气”,气是体吞吐元气物质使元气流动形成的元气的流动现象。气流向体叫做引力能,就是气,流离体叫做斥力能,就是阳气。五行反映了气的流动强度的大小:水、木、火、土、金五行气的能级逐渐升高,例如场能、波动能、热能、光能、线能(量子流)五类能量的能级序为(hz):场能?,声波是10的0~5次方,电磁波是10的5~12次方,光是10的12~16次方,线是10的16~?次方,热能在热光段(红外光和热可见光)以及微波段。

对星球天体产生的气(天气)进行分类,得到了天干。天干就是天体产生之气的干扰作用之意。天气共有五行气五类,每一行气都有阳二类,即引力能和斥力能,所以天气的能共有十种,用文字符号表达就是十天干。

对地球产生的气(地气)进行分类,得到了地支。地支就是地球产生之气的支配作用之意。地气共有五行气和地之元气(空气里的虚物,就是除了气体分子和尘埃之外的物质)六类,每一种气都有阳二类,即引力能和斥力能,所以地气的能共有十二种,用文字符号表达就是十二地支。

为什么天干不考虑天之元气的作用呢?天之元气就是大气层以外的太空里的虚物物质。由于地球产生的斥力能(地球风、地磁)的作用,阻止了太空里的元气物质作用到地球上面,只有天之五行气能够穿越大气层到达地面而对地球上的事物产生作用,所以不考虑天之元气的作用。

对于天干的阳五行能我们容易理解,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已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前者为阳,后者为,例如甲属于阳,乙属于。问题是对地支的阳五行能我们有些模糊,有讨论的必要。对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我们也容易理解,但是对辰未戌丑属土难于理解。为什么土有四个而不是和其它四行一样只有两个呢?在易学里有支藏干理论。支藏干就是地支里包含的天干成分,也就是天气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对地气的影响作用关系。该理论指出:辰为阳土,藏戊已癸,也就是说地支辰气是天干戊已癸三气的综合效应(未属土藏已丁乙,戌属阳土藏戊辛丁,丑属土藏已癸辛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在易学里,相对于五行气(统称为火气,都具有热,即波动,都可以用温度表示),元气又属于水,就是说有行气水和元气水的不同。元气形成的场能(水)又叫做神,是不流动的元气场,而行气水是流动的元气形成的行气场。元气水和行气水的区别就象高压体和稳流的体所具有的能量形式的不同。元气水(场能)也具有土气(光能)的质,就是能量传播的前后的力度是相同的(注:行气水的力度是随着传播的距离逐渐减弱的,土行气和元气水的力度和传播距离无关,是前后不变的),所以质属于土。元气流动形成的场能(水行气)属于动能,元气产生的场能(神)是势能,都属于场能范畴,故藏有水气。又因为地球元气产生的土之力是离开地球指向天空的,对于天体来说是属于的,故属于的癸,即藏的都是癸水,不是阳的壬水。从支藏干可见,辰和丑里都藏癸水,应该是对地之元气的分类,元气增加则力度提高,属于阳土戊为辰,元气减少则力度降低,属于土已为丑。而未和戌是对水行气能的分类,这个容易理解。行气场和元气场的不同就象流水产生的动力能和静水产生的势力能的不同。静水产生的水的重力势能是由于地球对水分子的吸引作用,或者是由于密封受压产生的水的压力能,而元气场是由于地球引力对大气分子的吸引作用,大气分子产生的场能使大气内的元气被压缩而产生了指向太空的力。在生物体内,元气形成了经络位系统,行气则在经络位内和体以及细胞体内流动,形成了经络位现象,即气脉和血脉现象,也就是各种生命现象(在易学眼里,天地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力的生命体)。在经络位内的元气形成了元气场能,这样才能够维持经络位管道系统的存在,让行气和体有活动的空间。

就是实物。易学是以体所产生之气的阳五行能对体进行分类的。在易学里把分为阳两仪和三才(天才、地才、人才合称为三才。八卦和万物)两类,相应于现在的量子和离子(有阳二类量子、正负离子)和组子(原子、分子、细胞、物体)物质。组子由阳两类粒子(量子、原子、分子、离子。天才、地才两仪)和电磁场物质(人才)组成。

的起源。易学指出:“有生于无。无生有,有归无。无形之道生有形之器。万物生于无有。气聚为象,气凝为人。气聚成形,散则成风、化气、无影。气生,生神,神生明”。这些理论现在被证实是正确的科学理论。爱因斯坦说:“质量是能量的凝聚态”,质量物质就是“有”物质,能量物质就是“无”物质。无生有的过程,一方面是神物质凝聚成物质,另一方面是具有波动的气物质变成粒子的物质。

的能。生气,无(神气)一旦生成有(),就具备了生产气的能力。不同的生产不同的气,相同的所处的环境不同也会生产不同的气。气就是所具备的能。依靠所产生的气而相互作用,气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动力源泉。

生气的能力可用温能公式表达如下:ε=kt,e=ε/r2=kt/r2,f=kˊeε=k〞t1t2/r2,k〞=k1k2kˊ。

式中,ε-炁粒(体)的产能(炁流)能力,e-离炁粒r处的炁流强度,f-两炁粒间的作用力(炁流作用效应),t-绝对温度(炁体的能级化程度),k-炁体能级化系数,kˊ-能级简并系数,k〞-能级系数。例如中子:ε=8。1677x10-5t(ev),电场1。6x10-37库仑,磁场-1。913148核磁子,电场和磁场就是中子的斥力和引力、阳气和气。通过基子的温能公式可以导出组子的温能公式,从而用温度将各种能量统一起来。这一工作已经远远超过我的能力范围,敬请有志有能者来完成。

的演化规律。易学指出:“气生,道生万物,易生万物”,万物都是由道这种物质生成的,是道的不同的存在形态。易学进一步指出了道生万物的具体过程:“道→一→二→三→万物”(流程图)。这就是无生有的具体过程,就是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请和炁学的三炁演化规律比较一下:“炁体→炁子→量子→原子→分子→物体”,分子是构成物体并且具有物体的基本能的基本物质,因此分子可以代表物体。易学的道生万物规律,更加概括了由分子构成万物的过程。任何体都可以看做是“一”物质,当“一”物质同其他体作用时,有比较就会有区别,于是就能够分别出阳能来,从而归入“二”物质内。阳二类“一”体依靠所产生的阳二气相互结合成新的组合体,就是“三”物质,例如阳量子结合成原子,阳原子结合成分子,阳分子结合成非生物物体,阳非生物物体结合成细胞,阳细胞结合成生物物体,阳——物体结合生成新的物体(例如阳二类生物交-合怀孕生子,又如具有阳能的二类非生物结合变成新的物质)。

的组成与结构。上面的“三”物质和“万物”物质统称为三才物质。三才就是天才、地才、人才,是构成三才物质的三类物质。是哪三才?就是阳之、之和结构中的结合能物质(阳二气物质,电磁场物质),例如原子的原子核、电子和结构层间的电磁场,例如分子中的阳二类原子和结构层间的化学键能物质,例如物体中的阳二类分子和结构中的结合能物质(分子键能物质)。易学指出:“万物负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任何物体都是以抱阳,阳负,即以阳仪在内,仪在外的形式构成的,其间就是冲气物质。这种理论已经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两仪就是阳两类体,就是天才和地才物质,冲气为人才物质,也就是“一”物质、电磁场物质。三才结构理论适合所有的物质结构。

的产生条件与作用机理。阳二气作用是实现气神三才物质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唯一条件,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唯一动力源泉。力来源于阳两仪作用,正如易学指出:“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阳既济,万物生矣。男女媾,万物化生。阳施藏。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极阳生,阳极生。孤阳不生,独不长,阳中和则万物育焉”。易学的这一世界观同现代哲学和物理学把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看作是宇宙第一推动力的原理是一致的。的结合与分解也是阳二气作用的结果,这一点已经为现学所证实。

对于的运动作用规律,易学从气的角度做了阐述,就是阳五行理论,另题讨论。

色空理论。易学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光能,不是女色的色。光是由各种彩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是看不见不着的,因此说是空的。空中有色物质(光物质),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我们能够看见光明的存在,完全是由于物体(如空气中的气体分子)吸收和反光能物质的结果,如果没有吸收和反作用,我们是看不见光的。这是光学告诉我们的。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例如分子物质、尘埃物质、能量物质(引力场能、电磁波能、超声波能、声能、光能、热能、线能),我们无法看到它们的存在,但是我们可以测出它们的存在。易学理论已经揭示了宇宙真理,只是我们看不懂而已。

中医和气功同源,二学构成了庞大的易经生命学体系,对生物的起源与演化、组成与结构、机理与功能、现象与本质、病疗与养生等生命问题有较深入的研究和详尽的论述。中医用脏腑经络理论反映了生命现象─—疾病与伤患,气功用经络和气神理论论述了生命功能─—养生。易学有言:“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身三宝气神”。气神理论在气功和中医中都有较细致的论述,尤其在气功学著作里论述得更为具体,因为气功是使气神相互转化的技术,就是实现“聚津成,炼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特殊技术。中医认为:“肾藏,肺藏气,心藏神,肝藏血,脾主运化”,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讲的“肾、肺、心、肝、脾”泛指五脏和五行经络,而人们往往只当作五脏论。易学物质结构理论中的三才理论,用之于质点物质得到了八卦理论,用之于生物结构则形成了气神理论。气神理论是对生物的组成与结构、质与功能、生成转化运动规律、对生物的影响效应(即形成的生命现象)进行论述的学问。生物学常识告诉我们,所有生物都是由生命的基本单元─—细胞这类物质结构而成的。炁学理论指出,先是由化学物质(分子、离子类非生物物质)和炁体构成细胞个体(自由细胞,形成体),然后是自由细胞和炁体结构形成细胞团体(结构细胞,形成骨)。在骨细胞网络之间充满了体和炁体。体网络属阳,如血管、毛细血管,炁体网络属,就是俗称的经络,所以炁体又称为经络物质。经络是生命的动力系统。体和炁体两大网络的阳作用,即体和炁体的抗衡,形成了生命活动,实现了生命功能,造成了各种生命现象(身心活动)。

据炁学理论,任何质点(自然包含了骨体这类细胞物质)都在进行吞吐炁体产生能流的活动。在易学里就把细胞、炁流(能量)、经络物质炁体三者分别称之为、气、神,用三才理论表述为地才、人才、天才共三才物质。以上是狭义的气神分类,适用于生物。广义上的气神泛指任何质点物质、能量、炁体三类物质,适用于所有物质,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如图示。

口之饮食为生物体提供了水(溶剂)和食物(溶质,营养物质)。食物均为生物类,是细胞类物质,而分子级物质(如食盐、味等非生物物质)通常只作为调味料使用,或作为药物(如西药)使用。中药以生物(细胞级物质)为药,是符合自然法则的疗法,西药以非生物(分子级物质)为药,故副作用大、后遗症难免。食物就是后天物质,进入生物体后分解并重组成新的细胞─—先天物质。先后天是一对相对概念,对甲而言是先天,当它作为乙的食物时,即成为了乙的后天。食物分解时释放出的热能就叫后天气。

鼻之呼吸为生物体提供了氧气和炁体。氧气提供的氧化能(o2+c=co2+热)也是后天气,炁体通过肺部过滤直接进入经络,成为先天元气(即元神)。天人一气即指此炁(炁体),人之经络和大气中的炁体(天气)是连成一体、没有断隔的。

皮肤与耳目三类感官接受的外界能量(信息)也是后天气物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