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武大郎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水泊梁山的真实大小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蒲密遮如港,山遥势如彭。不知莲芰里,白昼苦蚊虻。

《世说补》和《邵氏闻见后录》里都提到一个故事:王安石变法好言利,有个小人趋炎附势,出主意迎合:“把梁山泊八百里湖水放掉,建成农田,那获利可就大了。”王安石一笑之后,慢悠悠地说:“这个办法好倒是好,不过,那放掉的水往哪里安顿呢?”在座的刘攽(bān般)讽刺他说:“在旁边再凿一个八百里的湖,不就得了?”——出主意的人,当然是要把梁山泊的水通过黄河排出去,但是被人误解,而且成了王安石时代反变法派人士常常提起的政治笑话了。

但是自从开运元年(944)黄河决口以后到政和年间(11191125)的一百多年中,在梁山周围形成的泽国,即便“方圆八百里”不是实测的结果,只是估计的数字,《水浒传》写宋代政和年间梁山那里有一个方圆(周)几百里的大湖,则是毫无问题的,可见小说的记载并非空来风。

据史记载:北宋宣和末年或靖康年间,有渔民张荣在梁山泊聚集舟师数百,不时出击金军。靖康之后,金兵南下攻宋,梁山泊也在金兵的控制之下,但因其地芦苇丛生,水域浩阔,易于逃匿,难以捕捉,所以南宋初年一直是抗金游击武装的据地。后来黄河回复故道,梁山泊逐渐萎缩,但是梁山泊地区已经沦陷,归“大金国”版图了。金熙宗正隆六年(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攻宋的战船经过这里,已经因水涸而进退维谷了。据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的记载,这里多已经干涸为陆地,当地农民可以“恣意种之”了。由于连年战乱,黄河堤防失修,河水经常溃决,水往低处流,洪水再度汇聚梁山泊。直到元末胡翰北游,所见梁山泊仍然是“浩荡无端倪,飘风向帆集”的景象。入明以后,梁山泊陆地化趋势加快,到明岱宗景泰元年(1450)前后,方圆仅剩八十里左右了。景泰六年,明廷对黄河沙湾决口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整治,终于使余下的八十里湖水也涸为平陆。现在只剩下一个梁山县北边的东平湖(总面积626平方公里,常年水面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米),这就是梁山泊干涸以后的“遗迹”。

水泊梁山的真实大小在线阅读

<!--t;

水泊梁山的真实大小

- 高辣文(www.gaolabook.com)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