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如斯新雨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 69 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说起寒枫上位,还有真点“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味。有些事情的转机,往往在于某一次意外,比方说云依刺杀鸣皇一事。云依来鸣国的确是听信了断袖王爷的话,认为是鸣皇派人毒害了她父兄,所以要来报仇雪恨。寒枫虽已跟她解释过鎏红及相关事情的来龙去脉,她也只是将信将疑。入宫行刺之前,寒枫向她挑明了一切,并以自身人头打赌,给她出了一条反策计——装作行刺失手,追捕时逃回穆城投靠甯清王,伺机潜伏在他身边,找出真相。云依勉强同意;谁知行刺当晚,大皇子突然觐见,还逞能的跑去追杀刺客。待寒枫赶到时,大皇子已被刺客失手刺中了要害……

随后被捕的那些云依手下,不过是帮小喽罗罢了。

——我莫名地想起流影曾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候,谁是螳螂,谁是黄雀,还真说不准。

寒枫因护驾之事被鸣皇启用,派往边境战场。临行前,他拜见过时任士大夫的舅舅。国舅爷认为战场虽危险重重,却远比乾京安全,要他赶紧赴任。

随后,听老狐狸东一句西一句嘟哝着诉了半天苦,我大概了解到寒枫的母亲死于生产,他家外戚单薄,就老狐狸一人在朝为官。寒枫在外六年,他的处境也甚为尴尬,一直努力明哲保身,信奉韬光养晦之道,与各皇子及皇帝间保持微妙平衡。

大皇子被刺后,三皇子如脱缰之马,一跃而出,起先的大皇子党大部分投靠了三皇子,三皇子派日益壮大。由于大家都没把寒枫放在心上,国舅爷又识时务,因而很快参合进了三皇子派,但,私底下却是皇帝的眼线。

国舅爷的“左右逢源”,最终使皇帝对三皇子的“谋反”之意大为恐慌,于是乎,为削弱三皇子派的势力,皇帝对朝堂进行了一轮又一轮大换血,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了三皇子强烈不满——他原本只想弄个太子当当,可皇帝一次次将他“置于死地”,逼他不得不改变了初衷,速战速决。

三皇子终于感悟到:与其等待遥遥数十载后的继位,不如人为去争取!付之的行动是:买通了皇帝身边的贴身奴婢,每日在饮食中定量下药。谋命,在宫廷里最常用最安全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慢性毒药——服用者不易察觉,医者又不易诊断。谁料安稳不过半个月左右,东窗事发——皇上将自己的膳食拿去喂宠物,结果药死了。(这就是人类与动物在使用药剂上的区别)

一路查下来,自然就查到了三皇子。皇帝本就担心他谋反,这样一来,更是火大,一旨皇令:凡涉及此案的相关人等,一律斩首,以儆效尤。三皇子的母亲靠装疯逃过一劫,被软禁宫中。

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寒枫还在前线。朝中六大将门,有四门出征。寒枫入营时,这帮手握重兵的将军,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当众出言顶撞,甚至侮辱;上阵杀敌,这帮人还在背后放冷箭,令寒枫几次差点丧命。隐忍的结果,往往会让人误会成软弱,终有一日午夜,有人潜入军帐行刺,未果,竟成功逃逸。寒枫那一刻才顿悟:不是某某死,就是自己亡。

寒枫若要灭四大将军,其实易如反掌——在此之前,早已有人潜伏在了他们身边,不然,寒枫怎能次次险象还生,保住性命?问题是:灭了他们,会引起军变,危险更大。于是,国舅爷献计:偷梁换柱,李代桃僵。杀了四大将军,以自己人替换——流影的人皮面具技术,在此时起了关键性重大作用。

云依登基后,撤兵和解。此时,寒枫已经掌控了四大将门的兵力。只是再真的模仿,到了家人面前,也会露馅,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留守,而且留守些兵力,也是为自己留后路。于是,有两“将军”上书表示愿留守边疆,皇帝准了;一将军战死沙场(应该是对战中,就已经安排过的);另一“老将”在返朝途中恶疾而亡。搬师回朝时,寒枫只带了两将门的兵马。

回京几日后,皇帝还未查明寒枫没死于战场的原因,便怆然病故了——事实是:三皇子的母亲收买了皇帝的近侍投了毒。那毒居然很先进,只需吸入足够的量,便会七窍流血而亡。(唉,再仔细又如何,只要出现一丝纰漏,立马有人补上一刀,要了你的命。)

之所以最终选择寒枫登基,并不是象表面上所说的什么“顺延继位”,而是因为他真有实力:手头上明里暗地有些兵马,朝堂上有个巧言善辩的舅舅,苛里沃、扶离两国国君皆是好友。

“。。。。。。喜。。。。。。欢。。。。。。也要有能力。。。。。。保护。。。。。。”国舅爷彻底说睡着了。

最后一句,我听得很模糊。

次日去了几家铺面转了一圈,算是视察。午餐定在市中心一家五层楼的酒楼,名字够特别,叫“梦寐以求”,听说在三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名店。

管事非常豪气地用柏夜的钱为我包下了城中最高的五楼。

依栏眺望,烈日下的琉璃屋顶,饶是晃眼得很;好在远山如水墨,格外苍浓清新。

酒菜初上,我刚拿起筷子,便听到楼梯旁有人争执。

“……场子空着也空着,不如腾出一席?”

“我家主人喜欢清静,要吃饭,楼下也一样!”此时,管事的声音特别坚定。

“你家哪位主子,喊出来见见,居然在京都摆谱儿!”

这……这声音好熟悉……

我放下筷子,“谁要见我?放他上来。”

第69章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