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冠路作者:流利瓶
第654章
依照她对华恬的了解,华恬肯定不会就此罢休的。华恬即便表面上多么地谦让,对他们多么的好,私下里的手段从来就不简单。
不过,这些将别人当做傻子、冤大头的人,也是欠收拾。
之前说过那么多过分的话,就连断了亲戚关系也在帝都四处说过,此刻还想一分一毫也不拿出来便和华府重归于好,也太过天真了罢。
众人到底被华楚丹弄得不痛快,直到过了好一会子,这才缓过来,继续兴致勃勃地商量着。
最后,他们甚至说到,既然华大、华二如此受圣人看重,又有展博先生在后头撑腰,不如求着他们帮寻个官职,就此在帝都生活下去?
这个提议一出,大家都异常地兴奋,仿佛已经看到自己成为京官,在帝都广结好友的场面了。
这当口,大周朝整个北方带都传来消息,说是到处干旱,希望圣人派人赈灾。
各地的帖子如同雪花一般飞往帝都,老圣人震怒,朝廷震惊。
这些年来,南方年年洪灾严重,国库年年补贴,加上西北用军,国库日渐虚空。此时再来一次北方旱灾,国库指不定就要虚空了。
到时如果西北敌人入侵,只怕无法供应军饷并粮草!
圣人在朝堂上要求百官想法子赈灾,要求拿出章程来。
自此,华恒、华恪天天晚归,皆忙碌于赈灾的法子。
忙碌了几日,翰林学士华恒、华恪献计,号召天下人募捐,共同赈灾。
许多朝廷大员认为募捐于事无补,大家手中有钱,但是不可能轻易拿出来。
华恒、华恪梳理好章程,将自己的法子详细道来。
其一,捐赠第一名者获封九等爵,食邑三百户,爵位不世袭。但不论出身,获得九等爵封号者,举家为官籍,科考、婚配等同官籍。
其二,捐赠者,超过一万两,不论出身,可入良籍,科考、婚配等同良籍。
其三,凡捐赠者,名讳按多寡立于旱灾所在地的碑文上,流芳百世。
这些章程一出来,随即震惊了朝堂!
大周朝户籍分为官籍、良籍并奴籍三种,良贱不通婚,可想而知,这种阶级制度有多严格了。
如今,华恒、华恪提出的这个章程,贱籍竟然有腾飞的机会,甚至成为官籍与他们平起平坐!
当下,文武百官,就连林丞相一派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是赤|裸|裸的对官籍的挑衅啊,想到有一天以他们的身份地位,竟然和贱籍出身的人坐在一起参加宴会,这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反对的声音十分激烈,有人甚至斥责华恒、华恪践踏礼教,言语十分不客气。
士林圈子里,即便有很多华恬的拥护者,也都站出来反对华恒、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