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星球博物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9页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翻译。”

“翻译?”陈舍不明白,“翻译什么?24史?”

“差不多吧,”吴小清说,“翻译字典。”

吴小清这是打比方,其实不是。这118个人里,79个都是语言学专业的。其中近60个人,吴小清把他们叫过来,其实只是让他们做题目。

那张表格吴小清做了简单的修改,他把百分之80以上的内容都删了,只留下百分之20,作为已知的信息参考——然后让这些语言学专业的人,根据这百分之20,去翻译剩下百分之80的内容。

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是要测试一下地球人和吴小清即将基接触的,那个文明的差距——看看大家翻译出来有什么不同。

剩下的那19个,也就是现在在吴小清办公室里的这些人,才是真正做语言学研究的。

他们的工作是根据这张表格里的对应关系,找出第四列语言的语言规则,进而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对方的文明背景做一个大概的描述。这项工作之前在对升天境的任务里用过,吴小清觉得效果很不错,所以这次发扬光大了。

最后,就是会议室里的那些程序员了……他们的工作是最艰难的。

第261章恰好不恰好

关于程序员,网络上有一个很有名的段子:“……什么都准备好了,现在就差一个程序员了。”

在青蓝咨询刚刚启动的那会,陈舍很多时候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程序员的角色,专门用来处理和解决各种不成熟的建议。

吴小清和沈长文的需求每次出现的时候,都是诡异而坚定的。但不管多难,只要是他们定下来的方向,最后就一定会坚决的执行下去。

最早的第一次,他就孤身一个人去越南找一条船,然后还要求所有的船员们把船开到特定的地方,然后让所有船员都离开,最后还要自己一个人坐小船回来……

刚开始的时候,面对这些不可思议的需求,陈舍还会忍不住去思索这些奇特需求背后可能的原因。

还是比如说最早的那条船吧——当时老师给的理由是救灾,但是事后去想,当时那段时间却完全没有对的上号的灾难。但是这近一年的时间磨合下来,陈舍已经开始习惯了执行而不是质疑——吴小清和沈长文需要的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陈舍现在对自己的职业定位已经无比清晰了。

尽管在思想上已经全盘接受,面对沈长文和吴小清的要求,不管是离奇到什么程度的要求,自己都会先完全接受下来,然后再去确认可行性——因为事实已经告诉过陈舍很多次,有时候他觉得完全不可能办到的事情,对于吴小清和沈长文来说,却简单的有点过于轻松了。

就比如说叶夫根尼吧,陈舍现在还记得,最早沈长文跟自己提到与之相关的需求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国内比较敏感,去欧美找找看,有没有核*方面的专家人才。”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