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镇国公主[GL]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镇国公主[GL]_分节阅读_276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狄仁杰笑:“臣从前也不服老,只是近来偶染风寒,病体缠绵,数月方愈,愈后自觉筋疲骨怠,故此心灰,然想臣已六十有五,古来能活到臣这年纪的人便已不多,如臣这般还能走动的就更少,臣便也觉心满意足。”

她隐约觉得狄仁杰话里有话,不愿再听,只笑道:“国老多虑了。”

狄仁杰道:“臣不是多虑。臣家里一个老仆,今年已八十有二,一向看着都康健,今晨送臣出门时,忽然扑地不起,探声气时,已救不得了。虽说他也可算寿终正寝,但人世间事,实在难料。”

她略觉不悦:“怀英醉了——二娘、三郎,扶狄公坐。”

太平与旦早已上前,一左一右地喊“国老”,狄仁杰却反倒凑上前来:“臣这个年纪,一场小小风寒,便已虚弱至此。臣的老仆,看着甚好,却是一朝去了,再不能挽救。洛南公年过八旬,虽是筋骨硬朗,却也难免有失,为长远计,臣请选一忠良可靠之人,领兵驻边,备有万一。”

狄仁杰声音不高,宴会未受打扰,殿中热闹如初,她却觉得这热闹可厌极了,将空杯捏在手中转了半圈,淡淡道:“怀英是听说了什么?”

狄仁杰摇头道:“什么也未听说,只是军国大事非同儿戏,臣劝陛下宁以数万之兵,以备万一之险。”

她看了旦与太平一眼,这两个小东西赶忙道“国老醉了”,一面搀着狄仁杰下去,片刻后旦躲去了武承嗣那一面,太平却乖乖地回来,这小家伙摘了帷帽,露出一张消瘦的小脸,在近处看时,眼下两片都是青黑色,眼中微有红丝,她本还有些烦躁,怪这小女儿方才不识眼色,没将狄仁杰早些搀走,见了她这模样,又不忍说什么,只继续转着手中空杯,瞥一眼在座上故作忧心忡忡的狄仁杰,看看阿青,又看看婉儿,眼光最后落在太平身上,甚是随意地问:“他说的事,你怎么看?”

太平低头道:“儿觉得狄公说得对。”

她点点头,意已阑珊,便慢吞吞地起了身道:“朕累了,先行还宫,你自去乐你的罢。”

太平忽地红了眼睛,喉咙一动,带出些哽咽来。

她蹙眉看着这小女儿,将她叫到跟前,握着手问:“怎么了?”

太平摇摇头,她便刻意作出怒色:“朕问你怎么了?”

太平被她再问,方低声道:“狄公说得虽对,可儿觉得…洛南公人还活着,这些人却已在巴巴地算着他的身后了,儿…难过。”

她被这一句话触动,不由自主地叹了一声,见太平还低着头,便伸手将她揽在怀里,轻轻抚慰:“你是个好孩子。不过独孤元康的身体,非只关系他自己,还牵涉到东北战事,总该以国事为重。”

太平在她怀中抽噎了一声,又马上忍了,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道:“儿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嗯今天的两更…

第412章 沉眠

射礼办得不错。次后的宴会上, 对答得更不错。母亲虽未大动干戈地褒奖,眉间眼上却都透着赞许, 宴后命我扶送她还宫, 好生地安慰了我几句, 将她近日所正在看的一卷佛经赐给了我,顺手又将明年的万寿圣宴交给我筹办。

我装出转忧为喜的模样, 打起精神陪母亲说了一阵,俟她入内安眠,方悄无声息地退出来,屏退从人,在宫中漫步徘徊,不知不觉中便至飞香殿外,恰逢阿欢回来, 辇驾停在宫门之外,宫人扶着她自辇上下来,簇拥着进到内去。这里的仪从人手比从前盛了许多, 却依旧井然有序,内外数十人忙忙碌碌地迎接了主人, 备下了一切解酒与洗漱的物件,又有人出来在门口四下检视,次后是另一拨人忙着来关宫门。

我静静地立在宫墙的阴影里, 看着他们将门关死,许久未曾移开脚步。巡夜的人来了,边走边低低地报着消息, 有人发现了我,凑近看见我的衣裳,便悄没声地闪开,第二拨巡夜的小心地提醒我已入了夜,我点点头,拒却他们派人护送的好意,步履蹒跚地向丽春台走。

月色晦暗,路上没有可借光处,一路皆是昏暗不明,我不知走的方向对不对,亦不甚在意这方向到底对不对,只是漫无目的地走着,慢悠悠、一步一摸索地走着,似有泪水自脸上落下,一滴一滴,经秋风一吹,带来许多凉意,泪水风干后脸上有些钝钝的痛,像是被秋风刮过一层,夜渐渐地冷下去,冷得我开始打喷嚏,然而身体却早已适应这样的凉意,竟丝毫不曾觉得冷。

脚下的路越走越偏,身边的树木也越变越多,踏过一片柔软的草丛,眼前忽地泛起一阵幽暗的水光,脚踏在半空又及时收住,退回一步,发现自己已身处九洲池畔,白日金光粼粼的水面在此刻透出一股绝诡异的亮黑色,水波在惨淡的月色照耀下上下浮动,像是地狱中跃动的鬼火。

我竟被这鬼火吸引,不自觉地又靠近了一些,小心翼翼地弯下腰去,想试着掬一捧火光上来,才刚蹲下去一半,猛地听人在身后叫“守礼当心不要靠近水”,回头看时,已被人一把扯向外面。

此人力气之大,实是我生平所罕见,一直将我拽出十数步,两手都紧紧捉在她手上,人靠向池那一侧将我贴住,眼瞪着我,眸光竟似比她抛在道旁的小灯更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