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真是涂家管事,为何要冒充别家名头?他手下的人又为何要持刀与官兵械斗?疑点那么多,都是没办法洗白的。甄有利那边哀叹着自己流年不利,却是一个字都不敢往外说,同样被他抓进牢中的死士也是如此。巡抚衙门审得急了,其中一人索性咬了舌,事情顿时变得更加复杂起来。
涂家来人若不是有着不可告人的重要秘密,犯得着宁可自尽也不肯说一句实话么?
金陵卫指挥使那边得了消息,也开始觉得,若涂家是为寻仇而来,根本不用做到这一步,心下顿时松了口气。
巡抚衙门立刻就往京城上了奏本,告了涂家一状。金陵卫与知府衙门附议。奏本还未送到京城,消息就已经传开了。京中上下流言纷纷,人人看向涂家人的目光,都变得古怪起来。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八章舆论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金陵城中并没有限制消息传播。甄有利的涂家管事身份,还有他带着手下的人在内桥珠市一带形迹可疑的事迹,很快就由聚集在那一带的人们口耳相传,在金陵城传开了。
这当中还有不少是官宦人家,或是富商大户。即使身处秦淮河畔的只是家中的浪荡子,也不代表当中没有眼利心明之人,种种猜测都有,也有人从种种蛛丝蚂迹中发现甄有利等人似乎是在暗中寻找着什么人,还有人推测他们随身带着利器,又伪装身份来此,多半是要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不是要杀人,就是要绑人,反正都是坏事就对了。
至于下手的对象是谁?从指挥使公子,到秦淮河上的花魁,以及其他来此的官商子弟,猜谁的都有,甚至还有人传言说涂家是想要绑个美人回去,送进宫里做娘娘的。
这种荒唐的说法自然没有人信他,顶多就是几个没脑子的风尘女子私下做做白日梦罢了。消息既然在金陵城传开,自然会有更多的官家子弟从父辈处得到更多细节,兴奋于涂家的背景,私下胡乱议论猜测。
等到巡抚衙门与金陵卫、知府衙门齐齐往京城送了奏本,他们也忍不住把事情写在书信中,给京城里的好朋友送过去了。亦有在京中有亲友的官员或家眷,把这件事当成是闲谈八卦的好话题,写在书信里头,顺便还做了许多不靠谱的猜测。虽然他们也注意没在信里明确提到涂家的名号,可也做了足够明显的暗示。
巡抚衙门送到京中的奏折,并没有用什么六百里加急,八百里加急之类的快马来送。毕竟犯人已经束手就擒,逃走的两人也在加紧追捕中,这又不是什么大案要案,顶多就是涉及到太后的娘家而已,不过巡抚衙门还“认为”那多半是冒名顶替的,所以奏折慢些走也没关系。反倒是私人的书信更早被
分卷阅读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