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秦楼春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106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秦含真与秦锦华原本的坐位离得不远,如今许氏、牛氏、姚氏与闵氏都不在,秦含真就索性坐到秦锦华身边来了。她压低声音问:“方才唐姑娘说的,二姐姐让大堂哥代替做诗,是怎么回事?”

秦锦华脸一红:“你怎么也问起那事儿来?那回是因为余心兰做东道起诗社,出的题目特别难,我打听到以后,怕会出丑,就提前试着作上一首诗来备用,却怎么作都作不好,只得求了哥哥代劳。没想到哥哥的诗作得太好了,竟然让余心兰都心悦诚服,甘拜下风。幸好那一回是蔡姐姐的诗得了魁首,我才掩饰过去了。谁知唐丫头后来发现了端倪,就当着大家的面拆穿了我,倒把余心兰给臊得脸红。因为余心兰不止一次夸我那诗作得好,却没想到是哥哥作的。”

秦含真心想,原来只是这样的小事,那还真是没什么值得多提的。唐素的笑点也太低了一些。而且这姑娘是不是有些缺心眼儿?既然大家都有弄虚作假,也没有真个把自己炒作成女诗人,她何必把实情说出来?反正结果都没什么不一样呀?

秦锦华告诉秦含真:“唐素的性情天真了些,有时候说话没分寸,会让人下不来台。可她这人没什么心眼,并不是存心要给人添堵的,因此大家都乐得跟她交好。”

唐素是新晋大理寺卿之女,母亲是秦王府的郡君,也是皇亲国戚。她上头还有一个出众的同胞哥哥,自己却是家中唯一的女儿,自幼受宠惯了,没什么心眼。秦锦华她们都喜欢她这个性子,即使她时不时会说些叫人下不来台的话,但没哪个人会真的跟她计较。

秦含真以前跟唐素只是点头之交,还真不清楚她是这样的性格,正想要多打听些其他几位闺秀的性情喜好,今后来往时也好多加注意,就看见姚王氏与姚氏母女俩从殿门进来了,看脸色都不是很好。

秦含真与秦锦华连忙起身迎接。后者搀住了姚王氏的手臂,小声问:“外祖母,事情怎么样了?”

姚王氏面带倦意,无言地摇了摇头,什么话都没说。姚氏则低声嘱咐女儿:“不要问了,也别跟旁人提起这事儿。”秦锦华扁了扁嘴,但还是听话了。

秦含真见状就知道她们只能回家后再想办法从秦简处打听了。她也不多问,只装乖巧状,给两位长辈倒茶。忽然听得内殿方向传来一阵笑声,没过多久,就出来了一行四名女眷,一位老太太,一位中年妇人,另外两个是十几岁的少女,其中个子比较高的那名少女,生得十分美貌,让周围的人都不由得朝她看过去。

宫人殷勤地请这四位女眷回到席位上。周围有人小声交头接耳,议论她们得了太后的厚赏。

秦含真有些好奇:“这是谁家的女眷?”瞧着脸生。

回答她的,却是姚氏幽幽的声音:“是镇西侯府的人……”

第一百章不忿

镇西侯府苏家,正是小姑母秦幼仪的夫家。

秦含真没看见小姑母,打量了那四名女眷几眼,心里倒是有了个猜测。那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想必就是小姑母那位厉害的婆婆镇西侯夫人了,印象中这位老太太虽然也是世家出身,但似乎没什么政治素养,大局观不行,而且在儿女教养上,也很有问题。可她在丈夫多年未归、长子守边的情况下,带着小儿子在京城支撑住了家业,称得上是个坚强的人。人无完人,谁还没有一点缺点呢?倒是镇西侯,抛妻弃子这么多年了,妻子因为担心他而想办法让他调回京城休养,如果真的与他的心意相冲,他事先解释清楚就行了,何必冲着老婆发火?这样的男人,即使没听说纳妾生庶子女啥啥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那位生面孔的中年妇人,面色不是很好,人也生得瘦削,大概就是镇西侯世子之妻,小姑母秦幼仪的妯娌卞氏了吧?听闻她乃是总督千金,但身体不好,一

分卷阅读1067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