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柏道:“他也是自小读书的孩子,乡试、会试都考得不错,想要再进一步,也是理所应当。他有这心气是好事儿,多读三年书,准备得更充分些,三年后理当更有把握考中才是。其实他就是正经读书的年份短了些,过三年再考,对他确实更有利。我倒觉得没什么,就怕大嫂与仲海媳妇接受不了。简哥儿也是因此才来求我,想让我帮他求情罢了。”
牛氏忍不住碎碎念:“三年后就要跟许峥一块儿考了,天知道大嫂子会说什么话?你替简哥儿出这个头,旁人倒罢了,大嫂子也不好说你什么,但仲海媳妇心里肯定要埋怨的。何苦招人骂去?”
秦柏微微一笑,并没放在心上,就向外走了。
秦含真眨了眨眼,目送秦柏离开,忽然转过身,压低声音问牛氏:“祖母,您还记不记得……上回您提起大堂哥的亲事时,我给您出的主意?”
第四百八十八章说服
秦柏与秦简深谈过之后,决定要帮这个侄孙一点小忙,为他在长房的许氏、秦仲海与姚氏面前说项。
秦简并不是因为胆怯,才选择在殿试面前退缩。他是真的有计划、有把握去为自己争取三年后更好的成绩。他反省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列出了清单,写明自己在这三年里需要在哪方面提高自己,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他其实就是积累不足,四书五经方面,他已经背熟了,有秦柏指点讲解,他也能融会贯通,但他文笔上有点欠缺,文采不足,关于历史文学方面的典故,也需要学习更多,才能让文章写得更好。
秦柏看过他列出来的清单,觉得自己可以为他提供典故方面的帮助,但文采方面,可能就有些困难了。秦柏自己的专长在经史方面,诗词歌赋什么的,其实也不算精通。他自认为自己的诗才只是中平而已,远远达不到出色的地步。他都这样了,教出来的学生可想而知。他门下的几个学生,但凡是能高中进士的,都不是在文采方面占优。王复中倒是擅长写各种文书,文采斐然,但那是他自身有天赋,又足够努力的缘故,同时也有他曾在西安府拜过另一位先生学习诗词的功劳。
秦简本身在文采方面就有所欠缺,文章都是走通俗浅显路线的,在乡试阶段还没什么,到了会试、殿试,就很容易被其他人比下去。在这方面,唐涵就做得比他好。他父亲大理寺卿唐大人,毕竟也是正经进士出身,又做过几年翰林,能给儿子进行私下的指点。
秦柏考虑过后,就建议秦简:“我有几个朋友,比较擅长诗赋,你可以向他们多多请教。改日我去寻他们茶叙时,你记得跟上。”
秦简连忙答应下来,心中更有底气了。只要有三叔祖的支持,他就有信心能在三年之后取得更好的成绩,真真正正地光宗耀祖。
午饭他是在三房用的,都是自家人,虽然也分男女席,但席间并没有另竖屏风,因此秦含真很容易就能与祖父、堂兄搭上话。
她听完祖父对秦简的安排后,与祖母牛氏对望一眼,便含笑问:“依我说,有一位极好的求教对象,定能帮上大堂哥的忙,就是不知道大堂哥有没有那个胆子,上门去请求指点。”
分卷阅读1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