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氏则说:“要是四丫头害怕边城危险,大不了就留在京里看家,不跟着去辽东就是了。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除了领军的将军一定要将家眷留在京城以外,寻常武官带家眷守边,或是留妻子在家奉养公婆,都是常事。只不过年轻夫妻分开两地,时间长了,关系疏远了事小,万一蔡十七年轻人火力大,一时没憋住,找了个妾室通房,那就麻烦了。到时候只怕婆家那边的长辈,也不会帮四丫头说话的。因此她成亲之后,最好还是跟着蔡十七过去,照顾男人的衣食住行是一回事,帮着打点官场上的往来交际,也能给男人省下许多功夫。”
秦家的几个媳妇,闵氏出身将门,蔡胜男与小冯氏都有多年边镇生活经历,都可以给小薛氏提供经验做参考。她们是真没觉得蔡十七被派去辽东驻边,有什么大不了的。顶多就是辽东比大同与朔州更冷些,冬天可能会不太习惯罢了,但辽东那边承平已久,先前驻守的辽王府又挺富庶的,驻军日子过得不会差,更别说蔡十七又不是寻常门第出身,以云阳侯在军中的地位威望与人脉,还怕他小夫妻俩过去了会受罪吗?
然而小薛氏的心情并没有因为妯娌们的劝说而安定多少。她知道,其他人说的,跟她真正担心的,其实并不是一回事。
犹豫再三,她还是坦白地说出了自己心中最大的担忧:“先前仪姐儿出嫁的时候,我娘家那边来了人坐席,后来……我们太太就跟我们娘家那边……和好了。是我叔父前几日来家里说起,道是从江南的一些商户那边得来的消息,京城这边……好象在特意收购大批夏粮和秋粮,除去各地留下足够自用的,今年产出的粮食,至少有一半,都已经有了买家,连契约都签了,还有官府出面做保。这些粮食,通通都要运往辽东那边去。我叔父小时候见过边疆大战时,江南运军粮北上的情形,觉得可能是辽东准备要开战了。他想着,这兴许是一条财路,朝廷要粮食,薛家也有粮,还可以上岭南和闵地去收粮,若是能跟朝廷做生意,不但有钱赚,还能卖朝廷一个好,因此特地来家打听,问能不能让家里人也掺一脚……这种事儿我如何能知道?只是好好的,往辽东那边运大批粮食,还是朝廷出面,说是要打仗了,叫人如何不担心呢?”
要是太平年月,女婿要调去辽东驻守上几年,她兴许会舍不得女儿,也担心女儿女婿到了外地会如何度日,但绝不会担心到如今恨不得家里没定过这门婚事的程度。那可是打仗!万一蔡十七有个好歹,女儿这辈子怎么办?!荣华富贵虽然好,也要有命去享才行!
妯娌们这才明白了小薛氏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姚氏立刻直起腰来:“不会吧?从来没听说过要打仗呀?我们爷没听说过,我娘家那边也没……”忽然想起姚氏还到不了权力中枢,而外祖王家……自打外祖去世后,外祖母就闭门谢客,长房那边直接撤回了老家,更不可能得到消息了。她抿了抿唇,又不太愿意让妯娌们发现她没底气,强笑着又添上一句:“该不会是先前辽东军出了亏空,如今才急着收粮食去填补吧?不然好好的怎么会打仗?北戎跟咱们朝廷都相安无事三四十年了!”
蔡胜男与闵氏齐齐看了她一眼,没有回答她的话。
小冯氏有些犹疑:“若是真要打仗了,我们侯爷肯定会说话的……先前并没有听说过,想来无事?”
小薛氏忙说:“我并不是危言耸听!这事儿千真万确!我叔父说了,负责押运粮食的,好象就有肃宁郡王名下的商队,想来是他先前回封地那段日子做的。我叔父在沧州码头上还远远地瞧见他了呢。”
蔡胜男淡淡地道:“若真有大战,朝廷自有主张,我们在
分卷阅读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