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三个慢慢地走着,秦锦华与秦锦春把秦含真送回了西府,回头姚氏追上来了,要拉着女儿回盛意居说私房话,秦锦春没兴趣听姚氏啰嗦,便依依不舍地辞别了堂姐,自个儿与母亲会合去了。
姚氏到底跟秦锦华说了些什么,秦含真等人也不清楚。不过回门之后,秦锦华就安心在唐家度日。家里时不时派人去送些吃食点心什么的,顺道看看她的近况,都说她生活得很好,跟婆家人十分和睦,与丈夫也恩爱,倒是没什么可让人担忧的。除了姚氏,秦家上下都放了心。
姚氏是总担心女儿会吃亏。她曾遭遇过丈夫有通房丫头还生了庶子,婆婆又处处与她为难的困境,就觉得自己新婚时自以为幸福的想法太愚蠢了。她不希望女儿步自己后尘,因此再三提醒女儿提防丈夫,警惕婆婆。但她这种想法无疑是不受欢迎的,不但秦锦华心中纳闷,唐家人也隐隐有些不喜,就连秦仲海,也觉得妻子糊涂了。
女儿才新婚,做亲娘的不盼着女儿女婿恩爱,成天提醒女儿提防女婿与婆婆,对家中的丫头严防死守,象什么样子?谁家贤惠媳妇是这种作派?!秦仲海当初纳妾,是因为被姚氏的陪嫁丫头香暖算计了,他心中不喜,若不是香暖有了身孕,他早把人打发了,如今也基本不会去妾室屋里过夜。姚氏刻薄妾室庶子,他有说过什么么?只会在姚氏做得太过分时出手。就这样,还叫妻子记恨了半辈子,他心里真委屈。
至于许氏这个婆婆,昔年王家未落魄时,许氏待姚氏一向是再和气不过了,见人就夸,几时给过她气受?就算偏心娘家人,想要操纵孙儿孙女的婚姻,也是近年的事儿了,况且她没有硬逼着来不是?姚氏还不是想要无视儿女的意愿,操纵他们的婚姻,如今倒记恨起婆婆来。
秦仲海心想,对妻子是不能再放纵了。虽然他想到等儿子一娶妻,妻子就会失去中馈大权,到时候肯定会大受打击,想到这一点,他如今对妻子就稍微宽容些,也算是对她最后的放纵了。可是再放纵,也不能连累了两个孩子的终身幸福。秦仲海到底还是跟妻子姚氏单独谈了一次话。
他们到底谈了什么,只有他二人知道。不过次日清早起来,姚氏就拉长着脸,见谁都没有好面色。虽说她没有再三天两头打发人去劝女儿提防丈夫婆婆和丫头了,但心底里还是没改变想法,改派人敲打起了女儿的陪嫁丫头和陪房们,让他们多多留心女儿在唐家的情形。若有哪个人给女儿委屈受了,就立刻报回承恩侯府来,到时候,她这个母亲自会为女儿出气!
秦锦华知道之后,心中困惑。不过在婆婆和丈夫面前,她还是要替母亲掩饰的。她还对陪嫁丫头与陪房们道:“母亲的话,你们也不必太放在心上。倘若我真的受了大委屈,实在难过了,难道我还不会回家去诉苦么?我又不是傻子,更不是受气包。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你们就别传回去了。谁家过日子不是磕磕碰碰的?偶尔有些小口角,也不影响一家和睦。若是我娘家大惊小怪地,次次都闹起来,哪里还有安生日子可言?母亲虽是担心我,但如今做了唐家媳妇的,是我自己。母亲还能替我过日子不成?”
她的陪嫁仆从们倒不傻,毕竟是秦仲海细心挑选过的人,就算再忠心,也知道事情轻重,也乐得主人省事,便齐齐答应下来。没过几日,秦仲海那边便得了消息,叹息着去跟儿子诉苦,道:“幸好你妹妹是个好孩子,没有跟着你母亲一块儿犯糊涂,否则我还不知道要如何操心呢。”末了又对儿子说,“等你媳妇进了门,我兴许还能轻省些。”
秦简觉得压力很大。他其实有些怀疑,未婚妻余心兰是个爱诗词爱琴棋书画的才女,在家时好象没怎么听说她曾经帮着管家。当然寿山伯夫人还是很能干的,教养出来的女儿应该不会差。但他最开始是指望能与余心兰过几年清闲舒
分卷阅读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