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楚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分卷阅读22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楚歌 作者:柳忆之

分卷阅读22

楚歌 作者:柳忆之

分卷阅读22

起了楚歌的愧疚,也激起了云卿的愧疚。

但好歹,她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久违的三千字……

☆、戍人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楚歌经此一事,变得安分许多。不再一个人大大咧咧的出宫,走到哪一定要有人跟着,一个人绝对不去任何地方。

整整两天,她都呆在昭阳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琴瑟想她该是被吓到了,同时她也很欣慰,楚歌终于懂得防备。

为了感谢云卿的救命之恩,楚歌还挑了许多东西送去,当得知云卿有恙在身时,还特地从殿里翻出了许多名贵药材食材,通通送去了将军殿。

灵芝啊,人参啊,澄阳大闸蟹……反正她能认出来的,全部差人送去。

青竹为了不辜负楚歌的好意,将这些药材食材都送去了厨房,叮嘱厨子好生烹制。

将军府一向节俭,吃穿用度从不讲究奢华,厨子平时所做的菜肴,无非是些寻常物。此时突然来了大量的名贵鲜美食材,激动的不能自已,感慨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这一身厨艺终于得以施展。

画家见了上好的笔墨纸砚,总是忍不住手痒心痒,恨不得用尽毕生所学完成一副画作,这是一种尊重。

厨子对待上好的食材,亦有这种尊重。更何况楚歌送来的食材勾起了他创作的欲望。

于是云卿的桌上时常出现一些这样的菜肴,例如灵芝炖鸡,清蒸鲈鱼,油烧鸡枞,天山雪莲……

卖相之精致让云卿以为换了个厨子,哪怕是普通的豆腐也被雕成了朵花。

即使是一盘普通的炒白菜,也被青竹说是由吊好的高汤汆过。

云卿迟迟不敢下筷,可为了不打击出厨子的自尊与自信心,便不再迟疑。

大约一周后,云卿流了鼻血,厨子才猛然意识到,似乎补过了。

于是雷厉风行的改变菜肴,通通是清汤淡菜。多日习惯了精致菜肴的云卿一时没有适应过来,迅速遣人告诉帝姬,好意他已收到,无需再送了。

一国三大事,媾和,祭祀以及……战争。

临近秋季,中原庄稼成熟,边关游牧民族又开始蠢蠢欲动,抢粮杀人,尽显蛮行。

军帖已发出,各地开始征兵,军粮已开始运往边关,马夫又将大赚一笔。

永安柳叶依依,河边总是响起捣衣声。

布行的布卖的紧俏,棉花供不应求,走在街上,到处听到织布机的“唧唧”声。

那是母亲妻子再为征战的游子预备过冬的棉衣。

鞋底,要纳几层厚,怕冻伤了脚;衣裳,要做的紧实,怕破了没人缝。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唯恐不再归。

码头驿站,随处可见依依惜别的人群,又将有一大批离别的诗歌问世。

到了夜晚,笛声箫声趋于悲凉,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楚言也要坐镇边关,云卿亦是。

楚歌向往常一样,赶去寺庙求平安符,这次,她求了两个。

离别那天,楚言换上盔甲,云卿也着上了战衣。

通体洁白的战马鬓毛飞扬,兵将站在城门处,与皇上告别。

楚歌送上了平安符,看着他们远去,马踏起灰尘,风扬起柳枝。

戍人征战几时归。

楚言不在,云卿不在,楚歌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每日到处走走,陪楚惟雍用膳,去看看容乐长公主,闲暇时再向张御厨学几道新菜。

尚衣局已经开始准备冬衣,楚歌经常过去看。织染,裁剪,刺绣……每一步都尽善尽美,看的楚歌目瞪口呆。

宫里新来了一批月师,楚歌突发奇想,跟着他们学起了笛萧,总跟楚惟雍炫耀自己学会的春江花月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