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将军,这剧情不对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2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也许正是因为西面城墙的倒塌,大钺氏的炮火一度持续了很久。待到炮火消失后,近在咫尺的地方,传来了马匹的嘶鸣。

居高临下,庆王清楚地看到呼伦王坐于马背上,身侧都是他的轻骑兵,先锋吆喝着挑衅。

这一日,西北的第一场雪落下。

没有人知道,这与大钺氏的第一场守城之战,究竟持续了多久。西侧倒塌的城门处,调去了更多的西山营将士抵御敌人。

待到庆王下城墙时,细雪早已落完盔甲。

城墙上,是鏖战了一夜的将士,死去的同袍被人抬下城墙,整齐地摆放在临时腾出的茶舍里。

城墙外,大钺氏的先锋已被射杀过半,强攻似乎也暂时停歇。但没有人退去半步,就那样隔着一面城墙安营扎寨。

这样的你攻我守,持续了半月之久,西侧倒塌的城门还未来得及趁夜修好,得到炮火补给的呼伦王,又炸毁了归雁城东面的城墙。

大钺氏一直都有扩张的狼子野心。

他们从来不是普通的游牧民族,他们有自己固定的皇城,有自己日渐强壮的兵马,更有恐惧势力不得不依附低头的附属小国。攻陷大延后能为他们带来的,不光是水草,更有无数女人、珠宝、粮食、土地,还有令人艳羡的王权。

西山营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挡下他们的野心。

而大钺氏,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渐渐的培养出了最适合,也最有可能战胜他们的兵马和人才。

赫连浑跟随大王子到达归雁城外时,呼伦王只差一点点就能拿下这座他盼望了多年的城池。

随行的军妓被召出,供大王子和他的随行将军们享用。呼伦王找来赫连浑,指着月色下严守提防的归雁城城门道:“不消五日,此城必破!”

赫连浑口中奉承着,目光看向城门,想起被自己设计误入梭尼城的庆王世子,以及据探子回禀领兵出关深入沙漠找人的陆庭,他的心中就难以自抑地觉得欣喜若狂。

从大延偷师的火炮技术,那些曾经打在他们身上的炮,终于还给大延了。

打仗需要耗费大量的军需。

此番战事,西山营刚到的粮草很快就吃紧起来,城中百姓也献出了家中存粮,却始终不见大钺氏势弱。

庆王派刘臣向封地中其余各镇借粮,大部分地方知轻重,为求生机,纷纷拿出粮食。唯独曲玉,不仅捂紧了口袋不肯借粮,甚至还口出狂言,说西山营迟迟赶不走大钺氏,是为了蓄力邀功。

邀什么功?

许太守几乎气死,却奈何不得闹事的桂二十一郎,只好私下拿出家中存粮,又连发数道奏折,希望兵部户部能多发粮,再多派兵马支援。

刘臣带着粮草归城,归雁城却依旧成了危险之地。

“分一部分兵力,护送百姓们出城。”

庆王的身上满是血水。

每一次出城迎战,都是比守城更困难的鏖战。可守城只会越守越死,正面迎敌,倒可能在这时候换来一线生机。

“王爷……”

“去吧,趁城破之前,把人都送走,越远越好,起码别叫这帮畜生给追上了。”

“可是……”

“刘臣。”月光为伴,城墙外的大钺氏营地中,篝火明亮,依稀能听见男女调笑的声音,庆王咳嗽两声,“这座城,你与本王一道守了这么多年,你应当知道,以退为进的道理。”

不过半月,庆王鬓间的白发已然冒出。刘臣丢过头,狠狠抹了把脸:“末将知道。”

“咱们退这一步,能活全城的百姓。”

“可西山营从未败过!”

“西山营并未失败!”庆王神色凝重,“归雁城破,可西北防线还未溃败!联合边陲诸城,守住自西北入中原最后一道防线,照样能保住大延疆土!”

连日的战事,疲累与冬日的严寒沁入骨髓,庆王低头猛烈咳嗽。

“归雁城破,若是皇上怪罪下来,本王一人承担。”

良久,城墙之上,刘臣终究咬牙应下了这一声“是”。

当夜,归雁城一侧城门大开,百姓拖家带口举家出城。但凡有形迹可疑之人,先拘后杀。只一夜,满城百姓无奈放弃了故土。

没有谁想离开,但他们知道,他们必须走。

永安元年冬,边关重地归雁城城破。

庆王赵晋重伤昏迷,刘臣等老将不敌呼伦王,不得已退居宜州。

这是大钺氏攻入中原的必经之地。

彼时,扬州。

楚衡刚刚从牢中放出。

而大夏国境内,陆庭也终于找到了,只剩梁辛安一人护卫左右的赵笃清。

楚衡从扬州回到别云山庄,一路上听的最多的,都是百姓在议论大钺氏、西北战事,以及归雁城城破。

朝堂上谁家满门抄斩,谁家从此崛起,对百姓们来说,远不如西北边关的战事来的叫人心惊。可议论过后,那远方的战事又很快被他们抛在脑后。

到底远隔重山,大钺氏的铁蹄还没踏入中原,江南诸地更是安详的很,哪里用得着担心这些。

待楚衡回到山庄,已经深夜,马车经过田间地头,那一户户的人家,在仍旧飘散着泥腥味的田地附近,大多已经熄了灯。

偶有巡防的佃户遇上了马车,手里的灯笼一晃一晃,照着山庄里,青石板铺就的路。

五味用最快的速度冲到马车边上,扶着楚衡下车:“三郎,厨房还候着,想吃点什么?”

楚衡进门后揉了揉肩膀,随口要了热乎简单的饭菜,扭头便往房间走。

推拉开的门后,房间里一如既往的干净,只是桌案上多了一只机甲鸟。

“是今早才飞来的。”白术低声道。

楚衡点头,认真洗漱完,换了身干净的衣裳后,这才一撩衣摆,往桌案前坐下,伸手拆开了机甲鸟。

五味端来饭菜,往桌案上摆时,眼角瞥见信上的字:“是陆将军?”

楚衡眸光黯了黯。

信是陆庭写的,但按时间来看,这封信寄出的时候,那人早已如信里说的那样,带了兵马,出关寻找追捕江坨以至于失踪的赵笃清去了。

所以,没了赵笃清,没了陆庭,所以庆王和余下西山营的人,没能撑住归雁城?

“西北这一次的仗,要打多久?一年够吗?”西北打仗的消息,五味已经从外头听说了。

他年纪小,还不懂战争的可怕,只想着这么多年来陆陆续续也听说过不少回西北打仗的事,可回回都叫西山营的人给打回去了,想来这一回也不会差。

然而,楚衡沉默着,良久摇了摇头。

他现在不知道西北那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战况。

可如果作为大延铜墙铁壁的西山营,都无法守住归雁城,落得一个城破的下场,那西北的战况应当激烈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没能从楚衡口中得到答案,五味留在屋里,和白术一道等着楚衡用完膳,方才端着干净的餐具出了房间。

廊下北风吹乱人的头发,簌簌的树叶声在空寂的院中显得越发诡秘。

他望着云遮雾罩下的月亮,忍不住问:阿兄,你说,西北的战事什么时候才会结束呢?

白术没有回答,只是回头看了眼烛灯下,蹙眉看信的三郎,默默收回了视线。

第72章

楚衡回山庄后的这一晚,睡得并不踏实。

他做了太多的梦。

梦里,一会儿是楚三郎手握火把,点燃泼满麻油的粮仓,火苗蹿起,烧得人浑身发烫。一会儿又是陆庭踏马而来,半身浴血,深蓝的眼眸中是冷凝的光。

他在冰山火海中来来回回做梦,屋外北风呼啸,廊下的灯吹灭了几盏,扑棱棱地撞上屋檐廊柱。

楚衡浑身乏力地从梦魇中惊醒,伏在软榻上,冷汗淋漓。

夜深人静,他在榻上吃力地翻了个身,听着廊外风声,终究还是坐了起来。他往身上裹上裘衣,赤着足,打开房门。

门外的风顷刻间涌进来,吹得他一时睁不开眼来。

外头除了风声,树叶摩擦间的簌簌声,别无他响。

楚衡在廊下站了一会儿,直到双脚冻得发疼,这才青着脸回到屋里。

桌案上烧得只剩半截的蜡烛被重新点燃,他摊开纸,磨开墨,提笔写下了第一个字。

整整两日,楚衡将自己关在屋子里。

白日里为防风大,门窗紧闭,就连白术五味都不知他在里头做些什么。只一日三餐,按时送到门口,隔半个时辰去收一次碗筷。

有时碗盘干净得如同镜面,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原样摆在门外,根本不见开门取过。

白术有些不放心,隔着门劝说几次,却始终未得到过任何回应。

老陈头有些担心。第三日清早,隔着窗,见里头的烛光还亮着,而昨夜摆在门外的点心已经冻得成了石头,老陈头当下喊来邵阿牛,作势要踹开门看一看三郎在里头是否无恙。

然而踹开的门内,楚衡站在桌案旁,悄无声息,罩着外头的大氅,正凝神看着手中的卷轴。

他的头发已经两日不曾打理过,似乎觉得碍事,被他随手挽在脑后,随手用支没沾墨的笔松松垮垮地固定住。

脚上也没套上袜子,十根拇指冻得发红。

“郎君……”

老陈头正要开口,楚衡却已经往桌案旁一坐:“陈管事来的正好。”他看了看白术,叮嘱道:“我饿了,去厨房找些吃的来。再暖上一壶酒。”

老陈头注意到他似有话要说,示意邵阿牛跟着人出去,顺道关上了门。

“郎君要说什么?”

两日不曾出门,楚衡房间的桌案上,堆积起了并不比书房少的纸册。大多是隔着门吩咐白术五味送来的山庄内的账册,也有一些其他东西,可架不住东西多了,摆在一块显得格外显眼。

楚衡取过一册,递给老陈头。

他思量了一夜,终究下定决心要做些事情。这些纸册,是他花了两天两夜做的所有安排,是他想交代的所有事情,如今悉数交到了老陈头面前。

“我算过庄子里的这些账了。”楚衡道,“往日这一切都有陈管事看顾着,每一笔进出都记录清晰。我手里有多少能动的银钱,这个山庄里又有多少能动的资产,陈管事都清楚。”

见老陈头点头称是,楚衡敛眸淡笑。他一贯扬起的笑唇,头一回扯出一丝苦意。

“我要去宜州。”

老陈头神情大变。

当初楚衡去曲玉,已经叫他们都吓了一跳。那时候曲玉已乱,可好歹同行的还有庆王。如今的宜州,却不比当初的曲玉来的安全。

现在谁都知道,归雁城破了,西山营兵败,退居宜州。

那里已经成了最危险的地方。

廊外的天气灰蒙蒙的,似乎晨曦只出现了一时,很快就被云层笼盖,厚厚的盖住了苍穹,使得人心莫名晦涩。

老陈头看着手中纸册,心中的不安越来越大。

楚衡的声音,透着坚定。

“除了动不了的田产铺子,其余的银钱我拿它分了分,家中没有女眷,那些得来的宝瓶物器,能换钱的,可以都换钱。田产铺子的契书,我都交予你保管,但想来真到了那个时候,也不过是几张废纸罢了。”

老陈头怔了怔,心底袭过恐惧,小郎君……究竟在安排什么?

“我算过粮仓里的粮食了。大约能让西山营的将士们吃上四十余天。虽然不顶用,但多一些粮食总比粮食不够要好。银钱我会带走一部分,沿途再收粮食,雇镖师一路护送过去。余下的……”

楚衡喝了口水,压下胸口的郁结,道:“余下的,你都拿好。”

“小郎君……”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宜州也败了,大钺氏长驱直入,战线拉长,粮草不够,他们必然会劫掠中原。如果宜州败了,那些兵马临近允城,你就把钱都分给庄子里的佃户,让人赶紧走,最好去燕都。临走前,放一把火,烧了庄子,不能叫大钺氏的人在咱们山庄里发现一丁点的粮食。”

“小郎君,真到了那时候哪里都……”

“燕都是皇城。只要皇帝活着一天,那些人就绝不会放任大钺氏兵临城下,威逼皇帝。所以,燕都是最有可能守下的地方。”

如果连燕都也败了……

楚衡摇头。

如果燕都也败了,那大延就彻底国破了。

“到那时候,带上钱想办法出海吧。也许离开这里,还能求一线生机。又或者,忍一忍……”

楚衡的主意已定,他这两日将自己关在房中,做的就是这些算计。别云山庄里的每一笔账目他都飞快地看过,算好庄子里的银钱,竭尽所能为这山庄上上下下这么多的人,谋求一条出路。

距离他及冠还有数月,但显然,他穿书带来的影响,早就如同蝴蝶翅膀一般,改变了所有的剧情——

大钺氏这一场如有神助的侵略,提前了。

老陈头知道楚衡的这一番打算后,心中只剩下感慨。

扬州楚家那样的一门重利轻义,究竟如何生出这么一位小郎君。

老陈头回到屋中,白术和五味都坐在屋子里等着他回来。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兄弟二人已比从前拔高了不止一两点。白术的脸庞也渐渐线条硬朗起来,不像五味,仍旧肉乎乎的,像个孩子。

他将楚衡的决定告诉给两个孩子,末了拍了拍五味的脑袋:“小郎君把你们都托付给我了。一旦真的到了那个时候,你们就跟我走,老头活了这么多年,总归有些用处,勉强还能照顾你们几年……”

“我跟三郎一道走!”

白术突然出声。老陈头静了会,问:“你要跟他去哪里?”

“去宜州!三郎能去,我也能去,我去跟着服侍三郎……”

“他做好了死在宜州的准备,生熬了两天两夜为你们每一个人做好的最坏的打算,安排好了出路!”

“我知道,我……”

“收好你的心思!到了如今,你若是还带着那样的心思,想跟着三郎走,必然会拖累了他!”

白术的脸色蓦地发青。

五味有些不明。老陈头叹了口气。他婆娘儿子死的早,这几年也是真把两个小子当自己孙子在照顾,严苛是严苛了一些,却也是为了两个小子的前程。

郎君是个好的,和庆王府的那一位小爷又是这样的关系,身边的人自然只能往高处走,没得到底低处流。

可白术这孩子……

想起楚衡刚回山庄时,白术的眼神,老陈头摇了摇头。

“你入不了他的眼,小郎君和陆将军之间的情分谁也插不进,那是他刻在心里的人,要不然又怎么会三番五次舍命也要去那些地方。”

“我知道。我是奴才,注定要侍奉三郎,别的我不贪想。”

老陈头知道,白术这孩子也是个认死理的。可这心思,是从何时起盘根错节的生出,他却有些不大明白。

见劝不住他,老陈头直接将这事回禀给了楚衡。

楚衡“啊”了一声,有些没想到,良久叮嘱道:“我走的那日,把他锁在房里吧。别让他跟,他是年纪小,错认了那点情。少年慕艾,很快就好了。”

话是这么说,可楚衡心里仍旧有些没底。

没穿书前,他当知道自己性取向和别人不同的时候,心里其实纠结了很久。白术会有这样的心思,说白了,兴许还是因为他和陆庭相处的时候并不怎么避讳旁人的关系。

少年慕艾,等他远了,应该就没关系了。

应该吧……

在楚衡留在山庄,与老陈头一道,将手里所有的计划,一项一项布置下去的时候。

宜州,风起云涌。

当时选择放弃归雁城,退到宜州时,刘臣不是没想过,对于这些年从未战败过的庆王来说,这一步,是在他心口上生生剐开的一道口子。

第22节

恋耽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