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说着,他又将目光移回崔莞身上,继续言道:“时至今日,老朽方明兮,过往苦思,不过是一叶障目。”
话毕,匀子向众人愧道:“昔日,老朽早已明了这番道理,非但是老朽,想必诸位心中甚明者亦不在少数,可却无人敢提及,因何之故?皆为名也,老朽亦然。而今受小友一席话,方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
“老朽,愧矣。”
匀子素来不是多言之人,能当众说出这番话,已是十分难得,他歇了几口气,沉哑的声音朗朗而起:“故而,老朽决心,复学宫之始,今日起,但凡心向稷下者,均可入门,来去皆随心,进出无阻拦,稷下之魂,仍存世间!”
匀子之声,远远传开。
“稷下之魂,仍存世间!”崔莞扬声附和,再度抬起双手,举至前额,向匀子,向稷下学宫,深深一揖。
非但是崔莞,在场的学子儒生,均与她一般,大声附和,同时躬身向着以往心目中可望不可即的稷下学宫,庄重的行了一礼。
匀子眼中流露出一丝欣慰之色,他捂嘴咳了几声,正欲再言,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陡然打破了着安静肃穆的气氛。
一道道含愠的目光遽然射向那抹越奔越近的人影。
“卫临?”
看清来人的刹那,崔莞不禁轻呼出声,好在此时众人的心思均放在急急奔来的卫临身上,并未有人察觉。
卫临奔到崔莞身前莫约十步之处,这才发觉似乎有些不对劲,他止住脚步,缓了缓急促的气息,慢慢走到石阶下,一抬眼,便看见了匀子与那三名中年学士。
“小人见过匀公,见过诸位学士。”身为秦四郎的贴身护卫,卫临曾随秦四郎一同拜访过匀子,自是认得这位天下第一贤士。
“不必多礼。”匀子点头,他虽不认得卫临这么一个小小的护卫,却是知晓他衣襟旁那枚显眼的徽纹,“不知秦尚小友,今日因何缺席?”
☆、第一百六十四章诸子台上动天下(上)
“郎君久病未愈,无法亲聆匀公教诲,特命小的前来告罪。”卫临垂首,沉声应道。
闻言,匀子叹了一声,而后道:“无妨。”语气中透出一丝惋惜之意。
秦四郎的帖子,是他亲手所写,足以见得这位天下第一贤士对秦四郎颇为看重,赞赏。
本该传完话便退下的卫临,仍旧站在原处,他自袖中取出一封柬书,双手呈至头顶之上,道:“除此之外,小的仍奉郎君之命,送来荐帖一封。”
匀子扫了一眼卫临手中的柬书,对身旁那名方脸的中年学士轻轻颔首。那名中年学士便走下石阶,接过了卫临手中的柬书,返回匀子身旁。